企业新闻

大河报“好想你”特别行动·记者直播河南枣农从新疆返乡过年

时间:2017-02-14 文章来源:好想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数:3368

手机扫码阅读

本报记者跟随刘书显奔波在新疆的戈壁滩上。

核心提示|2017年1月24日,腊月二十七,大河报“好想你”陪民工返乡的第16个年头,记者在新疆阿克苏陪河南枣农刘书显一起返乡,与以往记者所陪的农民工不同,自16岁就来新疆务工的刘书显卖过冰棍、开过车,最终选择了种枣、贩枣之路,现在已在新疆买房买车,可他仍然每年春节都要返乡过年,因为家中还有个90岁的老娘在等着他,有娘在的地方,才是家。我们的记者开启直播模式,跟随刘书显一起开始打点早已购置好的年货,乘机返乡。

1.返乡之前,再去趟枣园

在新疆的枣林里,刘书显给记者介绍情况。

2017年1月23日,腊月二十六,离新年仅剩几天了,远在新疆阿克苏的河南周口枣农、52岁的刘书显准备返乡之前,先来到自家的枣园里转了转。那里,不仅有他一套花费几十万元建造的“豪宅”,还有一棵他从新郑移过来的古枣树,古枣树边,是8000亩的大枣园,看管枣园的,大多是河南老乡。

16岁即来阿克苏的刘书显家中兄妹多,父亲过世早,初中一毕业即来新疆阿克苏打工。“刚开始卖冰棍,后来学开车,再后来办物流,都没挣到啥钱,自从和枣打上交道之后,日子才算一天天红火起来”,拿着话筒,走到千亩枣林间,刘书显一边面对大河客户端观众做着直播一边百感交集地说。

刘书显刚来新疆的时候,新疆当地虽有红枣,却不成规模,“一是他们不管理,产量低,二是没人收购,吃不完的枣子都喂羊了”,刘书显在枣园里碰到了来自河南南阳的老乡李成学,两人一起拉起了家常。李成学也已来新疆三十多年,现在包了几百亩枣园,家人都已来了新疆,在阿克苏市区有房子,他今年春节不回家。

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副总经理石聚领此前在接受大河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:“目前在新疆种枣、贩枣、加工枣等与红枣相关的河南人约有6万人,其中新郑籍的就约有2万人,这些人大多是技术员,他们不仅从新郑带去枣苗,还手把手教会当地人种枣、管理枣,我们好想你公司还专门与他们签订协议,大量收购红枣,让当地人早日脱贫,这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精准扶贫的亮点。新疆现今有一白一红两大经济支柱,一白就是棉花,一红就是红枣,我们接下来还要加大扶贫力度,让更多新疆人通过红枣脱贫致富。”

2.种了大半辈子枣的河南人

新疆南北的天冷热不均,记者从-1℃的中原大地飞抵-14℃的乌鲁木齐时,冻得直捂耳朵,四处买棉帽,可再飞一个多小时到了阿克苏,却是和河南一样的温度。“白天也就是-1℃,可昼夜温差大,晚上最低气温是-16℃,你看这枣园里,还是白茫茫一片,都是前几天下的雪,一直化不了”,刘书显一边在枣园里拿着话筒做大河客户端直播,一边与正在枣园里剪枝的李成学说着话。

“种枣可是纯靠工夫,冬天要剪枝,一人一天也就能剪几十棵树,剪完枝开春就该施肥了,还要轧树,在咱老家新郑那边都是用斧头砍,那是古枣树,都是几百年的,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和技艺,到了这边,都是新栽的枣树,不粗,一般都是用专用刀具在树根处拦腰轧出几圈,这样枣树的养分就都能使到结的枣上了,要不然只长叶子和枝干,不结果。还有就是打药,一年得打好几遍,我们打的都是有机低毒药,带激素的催生素我们坚决不用。最后才是打枣子,咱老家一般都是9月份打枣,这边因为气温低,所以枣子熟透的时间也比我们老家要晚得多,一般都霜降过后10天开始打枣,这边打枣很方便,半机械化,先是人工用棍子把枣子打到沙地上,然后用吹风机两边一吹,就吹到了一起,再用筛子一筛,就全是枣子了”,种了大半辈子枣的李成学对着话筒一气儿直播了半个多小时。

“今年的枣子价格不高,合12元钱一市斤,收回去后再分成一二三四五级,还要扔掉废枣,加工起来更是五花八门,枣夹核、枣片、枣博士,多啦”,接过话筒的刘书显一开始直播就念起了生意经。他自从与枣打上交道后,先是自己租了几百亩地种枣子,“那时候一亩地几百元钱,枣价格还特别高,哪一年不挣个几十万?后来我开始给好想你公司收枣,我在当地熟,又清楚行情,那几年是挣了不少钱,我家的楼房就是那时候盖的,花了好几十万,还回河南老家也盖了新房”,刘书显正说着,一名河南老乡从枣园边路过,一听说是老家来的记者在采访,他夺过话筒要说两句:“我想回家呀,来新疆几十年了,因为没身份证回不了家。你们是大河报记者,要是能帮我把身份证给办了就好了。”

老乡名叫高立民,驻马店市新蔡县练村乡郑寨组人,因为自己常年不在家,原本户口与父亲在一起,但十年前父亲去世后,他的户口不知怎么就随着父亲的户口一起“消失”了,现在回家成为了他最大的难题。

3.临行前探望维吾尔族师傅

临行前,刘书显给他的维吾尔族师傅拜年并且告别。

从枣园出来,已是晚上7点,可新疆阿克苏依然艳阳高照,“有时差,比咱老家晚两个小时呢,走,去看看我的维吾尔族老师去,年年回家前我必去看看他,要不是他当年教会我开车,我也过不上今天的生活”,刘书显一边说,一边安排跟在身边的儿子:“你回家里带只羊,不能空着手去”,刘书显的儿子刘冬刚从部队当兵回来,从小在新疆长大的他不打算和父亲一起回家。“我从小就在新疆长大,同学朋友都在这边,回家谁都不认识。”刘冬说。

刘书显的师傅是维吾尔族人,名叫“具马洪(音译)”,今年60岁的他身高一米八多,身体硬朗,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,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公务员,一个儿子在阿克苏开饭店。

刘书显最初承包的枣园就是师傅村子里的地,师傅具马洪当时还是村里的书记,这个名叫阿克苏市依干旗乡尤勒滚鲁克村的村子有大片土地。“一眼望不到边,都是沙漠,没几棵枣树。我们河南人来了之后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枣树,现在的地值钱了,一亩地承包费好几千甚至都上万了。你看看维吾尔族老乡建的房子,漂亮得很,大院子,屋里更豪华,都是因为枣树发的财,走,去我师傅家看看。”刘书显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进入一个偌大的院子。

院子里,有鸡有羊,还有果树和拖拉机。“我师傅后来去了地区林场当领导,现在退休后自己养羊种果树,纯属业余爱好,他家不缺钱,你进屋看看就知道了”,刘书显本想让记者直播一下维吾尔族家庭的富裕与豪华,不巧的是,屋里没信号,直播中断。

虽然不能直播,但记者还是被具马洪家的豪华给震撼到了,进屋是地毯。“脱鞋吧,全羊毛的,这里不缺羊毛,但师傅家这是自己用羊毛手工做的,你踩踩,舒服吧”,刘书显一边脱鞋一边与师傅、师娘打着招呼,可惜他们说的全是维语,记者一句没听懂,只记住了一句他们不断重复的“亚克西(好的意思)”。

进屋是个很大的客厅,客厅里,是一个大通板的茶几,茶几上,已摆上了红枣、葡萄,煮熟的羊肉和饺子,先喝茶后吃水果,再吃面条和饺子。“不吃不中啊,这就是维吾尔族老乡的习惯,你不吃不喝他说你看不起他,你越随意,他越高兴,我师傅和师娘待我和亲儿子一样,你都不知道,我刚来新疆时啥都没有,师傅不仅手把手教我开车、修车,还管我吃住,我在家十来岁就没了爸,在新疆,我就把师傅当成亲人了”,刘书显一边和师傅拉着家常,一边向记者介绍着他刚来新疆时师傅一家人对他的恩情。“去年光装修这个房子就花了50万,是专门从乌鲁木齐请的师傅,全手工的木头雕刻,你看这花纹,全是我们维吾尔族老祖先传下来的,就是装的壁暖不太行,这个客厅窗子大,不保暖,明年不行还得修。”师傅说。

从家里出来,具马洪领着我们一行到村部去直播,虽然以前维吾尔族不过汉族的新年,但随着汉族与维吾尔族同胞联系的加强,渐渐地,阿克苏周边的维吾尔族也开始过起了汉族的新年。“走亲访友,拉拉家常,做些好吃的,和你们汉族过新年一样。”具马洪笑着说。

队部院门口,一群小伙子正在打球,屋里边,一名维吾尔族小伙正拿着结婚证来办手续,说是要领上级发的补助:“我们村要感谢你们河南人,就是你们河南人来了之后,种枣树,加工枣子,我们的地租上了好价钱,家家户户都致富了。”现任村支书对着镜头一个劲夸河南老乡。

4.收拾行囊,返乡过年

农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,刘书显去了趟医院,妻子赵世妮突然血压升高,在急诊室又是拍片又是输水,已定好机票的刘书显心中一沉。“她啥事儿都好操心,还不太愿意我回去,因为每年回去我都要去看看村里困难户呀,或者是陪着老母亲走走老亲戚呀,她可能有些意见,女人嘛,想法总是跟咱们男人不一样,你嫂子和我是邻居,自从跟着我后,从河南到新疆,可是没少受罪。”得知妻子的病没啥大碍,刘书显长出一口气后说。

从医院回来,儿子催着刘书显赶紧收拾东西,“正春运哩,到处堵车,可别晚点了”,儿子在北京当了8年武警之后刚回到家还没找工作,现在专职给爸爸开车。

一个拉杆箱,几件换洗衣服,刘书显的行囊略显简单,“还有羊肉和苹果、香梨,都是这里的特产,飞机上托运有规定,不能超重。”“来,让爷爷再抱抱”,光着身子的小外孙一听说刘书显要走,也闹着要回河南,他的爸妈现在也都在河南老家。

从家中出来,驱车来到菜市场,刘书显在车上等,儿子刘冬小跑到市场上先搬了梨和苹果,又去牛羊肉摊前带了两只羊,“这都是雪山上的羊,好吃,在咱内地根本买不到,这都是我爸提前订好的”,刘冬用小车直接把年货拉到了车前。

刘书显每年回家的年货清单里,新疆羊肉是必不可少的。

5.千里飞行,夜宿新郑

刘书显推着他的年货准备坐飞机回家,记者跟在后面。

因为空中管制,从阿克苏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晚点了近一个小时。“幸亏咱定的机票到乌鲁木齐还要停一个多小时才登机回郑州,要不然可就麻烦了。”一提起回家,刘书显打开了话匣子,“你不知道我来新疆这30多年为了回家过年受过多少罪。”

刚来新疆的时候,因为没钱,好几年才回去一趟,后来有了孩子之后,经济条件渐渐好转,才每年春节回家过年。“因为老娘在家呢,父亲去世早,老娘拉扯我们弟兄好几个,真的不容易,过年必须得回去陪她,那时候从新疆阿克苏到河南的周口我家,要7天6夜,从阿克苏坐黄河牌老式客车两天两夜才能到吐鲁番,晚上一般都住库尔勒,从吐鲁番坐上绿皮火车要三天四夜才能到郑州,从郑州到家又得一整天。你问问我儿子,他小时候都记事儿了,挤得在火车上一个劲哭,受罪呀。”刘书显感叹道。

正说着,喇叭里传来了登机的通知。“走,赶紧上,可不敢耽误了。你都不知道,我第一次坐飞机是在新疆开货运部时,因为丢了一车棉花,跟公安局的同志一起到山东破案,自从那次坐了飞机之后,我就再没坐过火车回家,飞机真快呀,还舒服”,坐在飞机座位上,刘书显戴上耳机舒舒服服地听起了河南豫剧。

6.从新疆到新郑,只因一颗枣

2017年1月25日,腊月二十八。一大早,记者写好了直播语:“昨夜11时30分,南方航空新疆至郑州的cz6646航班在新郑国际机场降落,大河报、大河客户端的两名记者经过千里追访,陪同河南枣农刘书显从冰天雪地的西域新疆抵达枣树林立的新郑,数万名枣农,因为一颗枣,翻越千山和万水,昨晚,我们入住“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“的专家楼(内部宾馆),今天,我们带大家参观好想你的现代化枣业生产线和万吨红枣冷库,以及万亩古枣园,这里,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?”

刘书显带着记者先来到好想你的万吨冷库。“我与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石聚彬认识有几十年了,当时他还是个小公司,去新疆收枣,我在那儿熟,帮他开车,帮他收枣,慢慢成了朋友,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才开始挣了些钱,那时候地便宜,红枣的价格还高,一年挣百八十万松松的。”刘书显一边说一边与负责冷库的负责人打招呼。“我们这个冷库目前不仅在全国,在全世界也应该是储存红枣量最大的冷库,你看看,这些都是新疆运过来的。”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拆开一箱枣让记者品尝。

参观完冷库,刘书显带记者到一墙之隔的万亩古枣园参观,这里不仅有从新郑各地移植过来的古枣树,还有温室枣林。“这些枣都不对外卖,只让客人品尝,主要起个试验作用,看温室里的枣到底比新疆的哪个更甜,我院里那棵古枣树也是从新郑移栽到新疆去的,今年结好几十公斤的枣子,你进门尝的就是,甜不甜?”一棵枣树,从新郑到新疆,一棵红枣,带动一方经济,尝到甜头的刘书显说起红枣滔滔不绝。

7.有娘在的地方,才是家

离开新郑,刘书显马不停蹄驱车往周口老家赶,临走之前,记者先写好了直播语:从新郑到周口,也就是两个小时的车程,可为了这两个小时,刘书显付出了诸多,早些年,为了回次家,他要从新疆坐7天6夜的火车、汽车,现在方便多了,一天一夜就飞回来了,90岁的老娘还在家里等着,有娘在的地方,才是家,终于到家了,过年啦。

一下车,刘书显急着往屋里看,90岁的老娘耳朵有点聋,她此前并不知道儿子今天要回去,猛一下看到儿子,亲得拉住手不知说啥是好,刘书显赶紧给母亲剥个香蕉:“娘,你吃。”

提前回来的女儿已经下好了饺子。刘书显一边吃一边与老娘拉着家常。“我可是受过大罪的人呀,前些年过年也就挖些麦苗包顿饺子,哪像现在,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!你舅都过来找你三次了,你回来得开车陪我一起去,我还想进城赶个年集,该过年了,啥都没买会中?”老娘逮住儿子说个没完。“你都90岁了,还自己坐车进城哩,丢了你都不能了。”刘书显逗着老娘。“我哪儿都去过,恁大个人会丢?我进城洗澡人家都不问我要钱,还有这养老金,咋还不涨?你回来得去说说,该涨了。”听老娘这么说,刘书显笑得差点把吃到嘴的饺子给喷出来。

进到河南的家中,刘书显紧紧握住母亲的手。


相关新闻 CORPORATE NEWS
大河报“好想你”特别行动·记者直播河南枣农从新疆返乡过年
14 2017.02
2017.02.14
本报记者跟随刘书显奔波在新疆的戈壁滩上。 核心提示 |2017年1月24日,腊月二十七,大河报“好想你”陪民工返乡的第16个年头,记者在新疆阿克苏陪河南枣农刘书显一起返乡,与以往